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07 12:48:30
关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的调研报告[本文共10367字]

关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的调研报告

1 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平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平时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 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水平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5 启发及建议

5.1 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习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所谓游戏化学习,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习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第二篇: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张寨中心学校张洪飞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认同的教育理念。当今中小学基础教育科研与实践的主题应当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切入口,则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蓝云博士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三期发表的文章中说:“每个教师都会同意这一看法,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不是学生智力方面而是动机方面。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此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课题研究。

二、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校初中三个年级共计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2、调查内容(详见《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

3、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

(2)座谈会与个案访谈

在调查阶段,我们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以及学生个案访谈。这些座谈会与访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动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力求严密的控制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尊重实验的客观结果。在收集和解释实验数据时,以定量技术极其基础上的定性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取得真实反映实验结果的资料,并进行科学的综合性评判。

1.如果你考试考了100分,你最希望﹍﹍﹍﹍.

a.爸爸妈妈夸奖我 (占51.7%)b.老师夸奖我(占13.8%) c.同学们羡慕我(占3.4%)d.爸爸妈妈,老师夸奖我,同学也羡慕我(占27.7%)

e.其他 (占3.4%)

2.﹍﹍﹍﹍﹍﹍﹍﹍﹍﹍,你会很认真听讲?

……此处隐藏5630个字……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长成熟和年龄特征,其学习动机具有以下特点:

1. 交往动机强于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一种需要与人亲近的内在动力,它起源于儿童与他人的接触,表现出群集感、相熟感、友谊感、亲属感、归属感等。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的社会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够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在小学阶段,交往动机明显强于成就动机。比如:小学生多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学习,而拒绝为不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友谊感);为了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同学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亲属感),当其自尊心或自信心因受责备、奚落而挫伤后学习会受到影响。因此,受这种交往动机支配的小学生能坚持学习,他不仅希望处于优越地位,而且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和同伴的尊重。成就感在小学阶段还处于朦胧状态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学习能更有成效。

2. 近景动机为主,远景动机为辅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与

人们对活动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相联系,他是人们的理想、世界观等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在小学阶段,近景性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而远景性学习动机起辅助作用。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长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如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受到表扬,而由此喜欢上了数学课,后来换了数学老师,他这种由对数学老师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也就消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比较具体,作用也较强,故仍不失为引发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研究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特别是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最终促进全体小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学习。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动机,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加之社会上各种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有意识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老师的一项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使学生正确想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的,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 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联系儿童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满足和愉快的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某科知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比如:学习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如果教师从多方面启发和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就能产生学习兴趣,而正是这种兴趣,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生数学,另外,某一学科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学生牢固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是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无止境,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意向和兴趣,因此,教材过深获过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介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籍,指导他们单击有关课外活动等。还要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不断增长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认识到学科内容的社会意义,还不一定能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把学生组织的到实践活动中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是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就是力量,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的不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习,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如: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对阅读课外书不感兴趣的为班级选购图书并要他们向同学介绍这些书籍,收集有关书评等,这些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就能产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或由于基础差,感到困难,活对学习的意义缺乏认识,或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而学习动力缺乏,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学生对其他的活动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学生各有优点,各有爱好,比如,有的学生爱劳动,有的学习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学生爱看文艺书刊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业学习上来。

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学校请科学家文学家和先进人物向学生做报告,或组织学生访问他们;或介绍学生阅读伟大学者的传记,组织学生看《居里夫人》、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电影,先进人物的生动事迹,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对学生经常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5、创设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创设满足各种学习需要的条件,对于正在形成中想学习需要的巩固与发展极为重要,事实证

明,学生对某学科的否定态度,同他们缺乏满足学习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条件有关,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确立各种学习需要,同时还要尽量创设满足这些学习需要的条件。

6、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应用所学知道的成效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有益的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好好学习的愿望,实践(好 范文网:wwW.)证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里学生说,就是给予及时的强化,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多学生的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考卷等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知道正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他们能否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在教育活动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引导者,学生心里健康的指导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学习学习努力。

为你推荐以下相关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课堂中激发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

物流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物流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的调研报告[本文共1036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